详细内容

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案例

2020-11-24 10:50  点击:[]

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作物栽培学》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农科专业大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意识。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和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学科角度联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为学生解读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能动性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互动讨论聊人生,在了解课程的同时,启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

在讲到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和管理目标时,联系人生的不同阶段,启发学生思考自身所处的阶段及目前的中心任务,将社会责任和专业知识相融传授。

在讲到产量形成过程理论中的产量构成因素时,产量由构成因素的乘积构成,并非某个构成因子最大。产量提高需要各个因子的协调发展,以此为例引申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要求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协作的精神,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结合讲授,边教书边育人。在讲到源库理论时,将传统文化结合其中,我们小时候,父母是“源”,我们是“库”;父母老了,我们又转化成“库”。将孝道潜移默化于无声。

在讲到逆境下作物的补偿效应时,引申到家境条件不好与著名科学家奋发图强的故事,类比之中,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像作物和科学家一样,发挥补偿效应,激励学生直面现实、锲而不舍、困境中加倍努力。

作物栽培学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作物栽培学授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田间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让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做到从学中去做,在田间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到课堂来讨论解析,做到从做中去学,这种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使理论知识得到更为充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主体意识。

总之,作物栽培学课堂知识点讲解过程中,结合老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和前沿的先进技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进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上一条:《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总结 下一条: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