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总结

2020-11-24 10:53  点击:[]

1、发酵工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发酵工程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1)教学内容更新较快,理论和技术发展较迅速,新技术及新方法不断涌现;(2)多学科交叉渗透,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代谢工程、酶工程及免疫学等知识要点,研究范畴覆盖生命科学所有领域;(3)注重操作性和应用性,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与生物医药、疾病和健康,而且也涉及很多社会热点问题。综上,在学时有限的前提下,教师往往集中讲授专业知识和前沿进展,容易忽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梳理挖掘,发现发酵工程教学内容中蕴含很多思政元素。如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相结合,单抗制备过程中实验动物的使用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动物细胞大规模发酵技术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发酵工业的发展史与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等。因此,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发酵工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可行的。

2、《发酵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从认知领域、情感价值观和操作技能方面重新构建《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意识、法治意识等思政基本理论融入认知目标;将接受、认同、积极参与和评价、正向价值判断等融入情感目标;将科学政治理论指导技能操作,提高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融入操作技能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发酵工程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凝练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信仰和科学思维。

3、《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3.1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科学观等都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向。本课程教学团队,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加强学习经典思政理论,并组织专题会与思政课教师沟通探讨,持续提高思政理论及教学技能,建立一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师队伍。紧密结合发酵工程课程的特点,对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找准课程中思政映射点与融入点,充分挖掘凝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3.2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资源,巧妙设计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教学大纲改革前,本课程已着手重新规划制定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资源,并综合该课程特点、德育内涵和授课经验,对教学大纲进行部分修订,增加“发酵工程”专业课程德育发展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巧妙设计教案,运用情境带入式、案例式、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提高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3.3建立科学可靠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评价应该围绕设定的德育目标,本教研室采取特色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发酵工程课程思政基干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并据此制定相关标准,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4.1把握好第一节课-绪论,迈好思政课程第一步

第一节课不仅要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主要内容、重难点等,也有很多思政元素,可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程思政从课堂规范开始,任何活动都要有序规范开展,如果学生不把课堂当做一个神圣的地方,出现随意迟到、旷课、早退等行为,不仅是个人道德规范的欠缺,也影响着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又比如,在绪论中引入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戈登和华为201万年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张霁(复读一年,三本)的故事,中学时戈登的生物成绩排在最后一名,被同学讥笑,但他凭借对生物的兴趣、执着和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引申出态度和兴趣决定一切,由于我校属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有一部分同学就看轻了自己,正好借助戈登的例子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另外,发酵工业的应用非常广泛,除应用于农产品、食品、医药、化工,还可用于环保领域,如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乙醇技术、好氧-厌氧发酵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和有机废水技术、有机废水与聚羟基烷酸酯耦合生产可降解生物塑料技术、固体废弃物-人畜粪便沼气发酵技术,引申出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互相促进,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4.2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充分挖掘基础理论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从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辩证逻辑思维、道德与法制等方面开展用政教育,例如发酵工程产业中的灭菌技术是高细胞浓度培养前的关键步骤,灭菌要彻底是发酵过程中不染菌的前提,引申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细节决定成败;实验结束,要做好清理工作,强调做事有始有终。讲授转基因技术时,引入崔永元和方舟子的实例,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指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看问题不能片面,要把握事物本质,对新生事物,要辩证看待,通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规范管理,使转基因技术服务于人类。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章节中,干细胞有无限分化的能力,可以转化多种类型的细胞,但在体外培养时需要严格控制其分化,控制好细胞代谢,才能生产对人类有用的药物蛋白等,由此引申出个人能力再强,都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4.3专业发展史和研究进展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依托

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列举中国科学家在生物工程领域的主要贡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施一公在结构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张峰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的成绩等,此外,让学生理解中国是发酵大国,生产规模大,在醋、酱油、柠檬酸、抗生素(如青霉素)和谷氨酸等方面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不是发酵强国,表现为:工艺技术较落后,生产水平低、能耗高、水耗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创新品种少(部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以致进口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从反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5、结语

构建发酵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实现生物工程行业立德树人的重大创新举措。通过挖掘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发酵工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在不弱化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矩意识、辩证思维、工程伦理、道德法制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怀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李林波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团队

上一条:新农科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国情国史体验馆 下一条: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案例

关闭